家人共力抗糖26载,如今血糖达标,病情稳定,得益于这3个控糖经验

【分享】

北京糖友夏静琴,今年70岁,确诊糖尿病26年。26年来,她打了上万针胰岛素,吃了几千顿杂粮饭,做了近万小时的餐后降糖运动……一路走来,有苦有乐,始终不变的是家人对她的关爱和守护。

10aafe06bfc0c2801e0f6fc696a9d46.jpg


在发现糖尿病以前,夏阿姨跟很多女性一样,一心为家里操劳而忽视自己。她的家庭也与很多家庭一样,传统而温馨,爱人含蓄内敛,儿子听话懂事。


直到有一次,她给儿子的试卷签字,大大的格子,她使劲看,还是签到了外面。家人也察觉到不对,让她赶紧到医院眼科检查,却没想到这一查发现了糖尿病,确诊时,她的血糖高达19mmol/L,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期)


那个年代大家对糖尿病的认识很匮乏,夏阿姨只知道她得了一种一辈子也治不好的病,很是沮丧,躺在家里不愿意出门。十几岁的儿子知道妈妈生病了,开始学着照顾妈妈,嘘寒问暖的样子,旁人见了都说,“像女孩子一样贴心。”爱人不善言辞,却在忙碌的工作后,承担起了所有家务,毫无怨言。


在家人的关爱下,夏阿姨慢慢不再低落。她开始积极参加北京各大医院开办的糖尿病健康课堂,学习相关知识。每次听完课回家,家人都化身她的忠实听众,听她讲当天的收获,并应用到控糖实践中去。


摄图网_300054748_banner_教育,高中,大学,学人的学生写笔记本考试讲座学生考试讲座上写笔记本上(企业商用).jpg


后来每次吃饭时,就能听见儿子说“这个不能吃,那个要少吃”,并提出“妈妈,你应该吃杂粮饭”,从那以后家人就陪着她吃了二十多年的杂粮饭。而她的爱人也总能在她忘记吃药打针的时候,及时提醒她,甚至能娴熟地帮她完成胰岛素注射。


26年来,夏阿姨从血糖19mmol/L到稳定在8mmol/L左右,糖化血红蛋白从8.3%到5.6%,视网膜病变只从2期发展到3期……她是在家人的帮助下,掌握了一套自己的控糖经验。


经验一:饮食清淡适量,少吃精米


夏阿姨是2型糖尿病,但医生告诉她,她的血糖特别“脆”,这样的血糖很敏感,极易波动。她发现自己多吃两口和少吃两口后,血糖的差别很大,因此必须严格控制饮食。


摄图网_300422110_banner_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企业商用).jpg


在经过了挨饿、吃苦、无糖饮食等一系列摸索后,夏阿姨现在的饮食控制虽然严格,却并不痛苦。在掌握大原则——控制总热量,兼顾升糖指数,总体要求清淡、少盐、少油、少糖的基础上,她还很注意细节:


1.少吃精米

杂粮饭:经过多次的改良,夏阿姨用超市买的三色米和燕麦米做杂粮饭,做法简单、口感也不错。

杂粮馒头:试过多种搭配后,夏阿姨发现,加入小米面蒸出来的馒头最暄腾。

无油杂粮饼:80%玉米面、20%白面、鸡蛋、发酵粉,用牛奶搅成糊状,电饼铛不放油烙几分钟即可。


摄图网_500553423_banner_鸡蛋面粉黄色背景静物(企业商用).jpg


2.清淡少油

做菜少放油却能很好吃,夏阿姨有自己的绝招。比如最吸油的茄子,她不放油做出来的却很美味:

把茄子切成块,用微波炉转几分钟,茄子变蔫后,再放进锅里用水烧熟,味道非常好。这个做法同样也适用于土豆、扁豆、山药这些食材。


经验二:按时用药,不排斥胰岛素


夏阿姨刚确诊糖尿病时,只是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控制并不理想。一年后,她就在医生的建议下用了胰岛素。最开始,夏阿姨对打胰岛素也有过疑虑,不过她很快就接受了——因为用胰岛素后,她的血糖终于听话起来。每次看到检查达标的血糖值,轻松感与成就感让她无比满足。


胰岛素要按时注射,性格有点大大咧咧的夏阿姨总是爱忘:“幸亏有我家先生提醒,他很上心,记得比我清楚。”


家人的细心还帮过她大忙。注射用的胰岛素笔,家里只有一支,一次爱人帮她注射完后,提醒说,“要不要备一支胰岛素笔,要不这支出了问题,岂不是耽误打针。”后来夏阿姨就备了一支,果然派上用场。夏阿姨把这件事跟许多糖友分享,也帮他们避免了意外的发生。


经验三:坚持运动,稳定病情


餐后走半小时,是夏阿姨稳定餐后血糖的秘诀。因为每天都坚持,乐于分享性格活泼的她,竟在小区里发展出了一个团队,大家一起坚持餐后运动乐享健康。


摄图网_500631513_banner_中国传统太极的老年生活 (企业商用).jpg


26年前夏阿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已经2期,现在她的视网膜病变处在3期,进展很慢,医生都感叹她控制得很好。这除了她积极治疗眼病,日常注意保护用眼外,一套她坚持了十几年的护眼操功不可没:

  • 第1步,转眼睛画圆圈30次;

  • 第2步,双手搓热抚摸眼睛30次;

  • 第3-6步,分笔画写“木”字,各20次。


这套操她现在每天做2次,每次做完都会觉得眼睛特别放松特别舒服。


饮食、用药、运动,夏阿姨说,这是她控制好血糖的三大法宝。其中许多有用的细节她能坚持下来并成为习惯,离不开家人的帮助和支持。正是在家人的关爱下,26年过去了,夏阿姨的病情仍控制得很好,没有大的进展。


2724a518cd7cc3c7e63ded97db8a91e.jpg


像夏阿姨这样,在家人的支持下控制好病情的糖友还有很多,欢迎你也来分享你的故事!

 

口述:夏阿姨 撰写:秦云

审阅:海琳 白菜

责任排版:糖护士-小宋

图片来源:摄图网、夏阿姨


免糖小护微信号-101.png

免责申明.png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