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糖友的血糖总是测不准?可能是这5个操作没做对

【分享】

糖尿病是慢性疾病,需要学会长期自我管理,自我血糖测就成了帮助糖友了解自己情况的必需手段。



但不少糖友反映血糖总是测不准,和医院检测结果作对比,误差很大,是血糖仪的问题?还是其他原因造成的呢?


血糖总是测不准,可能是操作不规范

先别着急怀疑血糖仪不准,从广大糖友的经验来看,更多是可能是操作不规范造成的。


任何正确操作血糖仪


其实很好理解,毕竟很多糖友或糖友家属并未接受过专业训练,操作的熟练程度不规范,所以在自测过程中难免出现问题,使结果出现偏差。


糖护士整理了一些糖友容易出现的操作误区:


误区1. 测血糖的时间选择错误

空腹血糖:

很多糖友对空腹血糖有误解,认为早餐前测的血糖就是空腹血糖,这是一种误区,空腹血糖一般是指隔夜空腹(至少8~10小时未进任何食物,饮水除外)后测的血糖反映胰岛β细胞功能,表示基础胰岛素的分泌功能。



餐后血糖:

我们计算餐后血糖,一定要从吃第一口饭开始计时。


例如王哥12点开始吃第一口饭,12点半用完餐,那么王哥如果需要测餐后2小时血糖,应该在下午2点的时候监测血糖,而不是下午2点半。


误区2. 没有做好手面清洁、消毒

测血糖前,应用温水或酒精消毒,保持手面清洁,并等待水分或酒精挥发后,采血检测血糖。



手面清洁很重要,比例说明,有不少糖友吃完水果后,没有洗手就测血糖,检测出的血糖会远远高于平时血糖水平,主要是因为手面上水果残留会极大影响了测量结果。


消毒不可以使用含碘类消毒液,残留的碘会和血液发生化学反应,使测量结果不准确。


误区3. 没有规范采血

目前对于检测血糖是用第一滴血还是第二点血,还存在不少的争议,不过有条件的话,我们一般建议将第一滴血用消毒棉拭去,用第2滴血测量。



采血时可以由手指根部向上轻推,不要用力挤压采血部位,避免组织液渗出稀释血糖。


误区4. 未正确采集血样

测血糖时,试纸需要一次采集足够的血样,不可以二次加样,采样过少,会造成检查结果偏低,血样过多,容易溢出污染试纸等,造成误差。


误区5. 特意改变,为了测一个好血糖

有些人为了得到好看的血糖结果,有意少吃或不吃,或者平时用药,要测血糖就不用药了;等等临时因为要测血糖,而特意改变的生活习惯。这些都是会影响糖友对血糖情况的判断。



糖护士就遇到过一个糖友,平时不用药,因为要去医院做复查,在复查的前几天服用二甲双胍,造成监测出的血糖比平时血糖偏低了很多,然后说血糖仪测的不准,这种情况会对医生制定治疗方案造成干扰,对糖友的血糖控制非常不利。


因此,糖护士建议平时怎么吃饭,就怎么吃饭,平时什么时候用药,就什么时候用药,不要因为测血糖而临时改变生活习惯。


总结

以上是很多糖友经常会出现操作不规范的地方,如果有糖友总是测的不准,先别急着怀疑血糖仪不准,不妨可以参考糖护士的整理出的实用经验,避免以上操作误区,或许会有惊喜哦!

我们这期说了因为操作不规范造成的检测血糖总是不准的原因,下一期,我们再讲一讲血糖仪本身可能出现的原因,期待可以帮助到更多的糖友可以轻松、有效的监测血糖。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