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患者必须警惕的并发症危害

【分享】

前言: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的数据,截止到2019年,在20岁到79岁的人群中,共有约4.63亿糖尿病患者。中国糖尿病患者数排名第一,总人数约为1.164亿人。


全球全因死亡率中,大约11.3%与糖尿病相关,仅2019年,大约有420万成人(20-79岁),相当于每8秒就有1人因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而死亡。每年中国因糖尿病而导致的死亡人数约为83.4万。(当你认真阅读完前言,约有4名糖友死亡)


01

糖尿病并发症


我们常说“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糖尿病最主要的危害来源于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


糖尿病的并发症主要分为慢性并发症急性并发症


慢性并发症:大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等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随着病程进展,逐渐发展而来,起病隐匿,早期没有明显症状,一旦出现临床症状,几乎不能够逆转,也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


 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透压综合征、感染等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透压综合征、感染等,一旦发生,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造成威胁,严重时危及生命。


ÉãÍ¼Íø_501021693_wx.jpg


02

慢性并发症的主要危害


大血管病变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包含心脑血管病变、下肢血管病变


心脑血管病变:

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高血糖,容易导致三酸甘油酯与低密度胆固醇(LDL-C) 增加,血管容易出现栓塞、病变,进而提高脑卒中、心肌梗塞等风险,糖尿病患者患心脑血管疾病的病发率和死亡率,较非糖尿病患者高出2~4倍。


糖尿病患者约有70%~80%死于心脑血管并发症或伴随症,成为糖尿病患者的头号杀手


建议每6~12个月检查一次心电图及心脏彩超


下肢血管病变:

下肢血管病变并不是并不是糖友独有,但是在糖尿病患者中,下肢血管硬化更早,程度更严重,预后更差。下肢血管病变会使足部脉搏变弱、温度降低,伤口不易愈合,容易发生感染。


建议每6~12个月检查一次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


心脑.jpg


微血管病变

微血管病变是指微血管因糖尿病受损,常见的病变部位是肾脏,神经系统以及眼部



肾脏病变


糖尿病肾病是导致肾衰竭的常见原因,也是1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


糖尿病肾病一般分为5期(如下图)


微信图片_20200421135559.png


上图可以看出:前3期并没有临床症状,一旦出现水肿、血压升高、尿蛋白升高,已经是4期或5期,随着病情进展,血清肌酐水平上升,最终出现肾衰竭,需要透析或肾移植。


所以建议每6-12月检查肾功能糖尿病早期阶段严格控制血糖和血压,可以有效防止或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



周围神经病变

由于血液会携带氧气,当微血管产生病变、血流减少,神经也会发生缺氧,依神经种类不同出现各种症状,如四肢末端麻木、刺痛、排尿障碍、腹泻、便秘,甚至对低血糖不能正常感知。


建议每年至少做一次神经筛查,目的是早期发现,医生根据患者情况进行相关检查,并给予针对性的治疗。


糖尿病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率最高、花费最大的并发症,是在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基础上,出现足部感染、溃疡,严重时需要截肢,甚至威胁生命。


建议每天自查足背动脉及足部皮肤,每6~12个月到专科门诊检查一次


眼部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病变是2型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引起失明的常见原因。由于视网膜遍布微血管,一旦发生病变,患者容易感到眼部搔痒、视力模糊,严重时可能失明,或罹患青光眼、白内障等其他眼部疾病。


建议每年至少一次的眼部筛查,必要时转眼科做进一步治疗


ÉãÍ¼Íø_501223432_wx.jpg


03

急性并发症的主要危害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包括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透压综合征、低血糖、感染等,一旦发生,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造成威胁,严重时危及生命。


3.1酮症酸中毒

患者有脱水、皮肤干燥、腹部不适、意识不清等症状,24至48小时内若未送医,就会有生命危险。


多见于1型糖尿病患者,很多1型糖尿病患者初发时即为酮症酸中毒,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存在感染、手术、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等应激状态下,也会发生。



3.2高血糖高渗透压症

起病较为隐匿,早期有口渴、多饮、多尿,随着会出现脱水、意识不清、反应迟钝、表情淡漠的症状,甚至可能造成急性肾衰竭。


高血糖高渗透压症的死亡率较高,一般有多发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亲人或护理人员需要格外注意,平时应该坚持监测血糖,保证饮水。



ÉãÍ¼Íø_500721445_wx.jpg


3.3低血糖

糖尿病患者血糖值≤3.9 mmol/L即可诊断低血糖,低血糖是比较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会有晕眩、心悸、发抖、恶心、冒汗等征兆,严重时甚至会意识不清、休克、甚至死亡。


低血糖一般诱因胰岛素剂量过大、运动量过大,未按时进食、口服磺脲类药物。


低血糖应以预防为主,不擅自增加剂量,饮食要合理,碳水应占总热量的50%-60%,坚持监测血糖,随身携带饼干、饮料等,以备不时之需。



3.4感染

因长期处于高血糖环境中,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导致自身抵抗力低下,又由于血液葡萄糖含量较高,利于细菌繁殖,非常容易出现感染。


常见泌尿系统感染、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感染也是酮症酸中毒最常见诱因。



ÉãÍ¼Íø_500599662_wx.jpg



04

总结


既然糖尿病有着这么多的危害,不管不问,顺其自然?这肯定是不对的,下面我们会讲讲如何通过饮食、运动、血糖监测、自我学习和管理、药物治疗,避免或延缓并发症的危害。



以上内容由糖护士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分享。

责任编辑:孔磊

责任排版:糖小护-小涛

图片来源:摄图网


糖小护微信号-888.png

免责申明.png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