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降糖明星新药DPP-4抑制剂的优点及副作用




DPP-4抑制剂(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是口服降糖药中的后起之秀,因其作用机制独特,疗效确定,低血糖风险小,不增加体重,心血管安全性良好,每天只需服用一次等特点受到普遍关注,如今,DPP-4抑制剂正式跻身为2型糖尿病的二线治疗用药。 DPP-4抑制剂是如何降糖的? 在讲述DPP-4抑制剂的作用机制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DPP-4抑制剂的来龙去脉。 现已知道,除了垂体、甲状腺、肾上腺等传统内分泌器官之外,胃肠道也是机体重要的内分泌器官,肠道内分泌细胞在机体代谢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科学家们在研究糖尿病时发现:口服或静注等量的葡萄糖刺激出的胰岛素分泌量相差很大,前者明显高于后者,提示肠道存在能够促进胰岛素分泌的降糖物质,我们将这类物质称之为肠促胰岛素激素(简称“肠促胰素”),其中最主要的是胰高糖素样肽-1(GLP-1),它是由肠道L细胞合成并分泌的。 但是,生理性的GLP-1半衰期很短(不足2分钟),在体内会很快被二肽基肽酶4(DPP-4)水解,必须持续静脉滴注或持续皮下注射才能维持疗效,这就严重限制了GLP-1的临床应用。 经过科学家们的不懈努力,终于成功研发出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后者通过抑制DPP-4的活性,减少胰升糖素样肽-1(GLP-1)的失活,在生理范围内增加血中GLP-1水平。GLP-1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抑制胰岛α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抑制食欲中枢,延缓胃排空,促进胰岛β细胞增殖等多种机制降低血糖。 DPP-4抑制剂以降低餐后血糖为主同时兼顾空腹,单药应用可降低糖化血红蛋白0.5%~1.0%。 DPP-4抑制剂的降糖作用具有葡萄糖浓度依赖性的特点,也就是说,当血糖升高时,它才发挥作用。因此,一般不会引起低血糖,也不增加体重,无明显胃肠道反应,不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总体安全性良好。 只有少数患者服药后会出现鼻咽炎(鼻塞、流涕、咽喉不适等)、头痛、上呼吸道感染、轻度胃肠不适等症状。 这类药物主要适用于尚保留部分胰岛功能的2型糖尿病患者,安全又方便,每天只需服用一次,尤其适合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 DPP-4抑制剂可以单用或与其他各类口服降糖药联用,其中,与二甲双胍联用效果更佳,因两药作用机制互补。 此类药物通常只需每日1次给药(注:维格列汀需要每天两次给药),服药时间灵活,餐前、餐后服用均可,患者用药依从性高。目前在我国上市的DPP-4抑制剂如下。 与其他DPP-4抑制剂相比,利格列汀降糖作用偏弱,优点是在体内较少被代谢,主要以原形通过胆汁从肠道排泄,经肾排泄的比例<5%,是唯一的一个在肾功能不全时仍可服用且无需调整用量的DPP-4抑制。 目前,DPP-4抑制剂还有与二甲双胍做成合剂的制剂,如捷诺达(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片)、安利格(沙格列汀二甲双胍片)等。国外已有DPP-4抑制剂周制剂问世,每周给药1次,如奥格列汀和曲格列汀。 主要适用于尚保留部分胰岛功能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能用于胰岛功能已严重衰竭的1型糖尿病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 孕妇、儿童和对DDP-4抑制剂有超敏反应的患者禁用。 DPP-4抑制剂总体安全性良好,但有少数患者服药后会出现鼻咽炎、头痛、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等不良反应,罕见不良反应有急性胰腺炎、关节疼痛、心衰等,也要引起注意。 此类药物具有血糖依赖性的胰岛素促泌作用,故低血糖风险很小,单药治疗时,一般不会发生低血糖,但与胰岛素促泌剂或胰岛素联用时,会增加低血糖风险。 除利格列汀(欧唐宁)主要经肠道排泄外以外,其它DPP-4抑制剂均主要经肾脏排泄,应根据肾功能不全的情况酌情调整用药剂量。
作者:王建华教授 山东省济南医院糖尿病诊疗中心
责任编辑:糖小护
责任排版:糖护士-小宋
图片来源:摄图网、糖护士



今日热门评论
-
李呈
219
5
血糖异常之低血糖原因分析
常常说,低血糖比高血糖严重,主要是低血糖发展的速度较快,伤害人体的速度比高血糖带来的伤害快,因此需要加强管理和识别。
-
邦文
161
18
我应该选择吃药还是裸奔好?
多个群里经常有人问,确诊治疗出院后控制稳定,是继续吃药还是裸奔呢?我的意见是继续吃药,再稳定多半年或一年才考虑,不用急于裸。今天我就用一些自身的数据来解释一下我的坚持理由。
-
周星迟
83
14
解读家用血糖仪准确性
不要轻易靠对数字的直觉下判断,前提是对已经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来说,关键要看你的仪器能否提供有效判断! 这类仪器的关键,是可靠性,可靠性比准确性还重要。
-
糖小护
63
19
用一句话形容你为控糖作出的努力
是不是用心就能控制好血糖?但至少我理解的是,有没有努力,真的很重要,起码血糖不会差到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