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目标到底应该控制到多少?
血糖控制标准不能 “一刀切”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究竟控制在什么范围为宜?这个标准要因人而异,不能“一刀切”。对于年轻患者、预备做手术的患者以及糖尿病孕妇应从严控制血糖;而对于老年人、儿童、有严重慢性并发症或预期寿命有限者,控制血糖标准不宜过严。 严控血糖好处多 众所周知,长期高血糖可导致各种严重慢性并发症.医学试验证实,严格控制血糖可以显著减少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及死亡率,从这个角度上讲,所有糖尿病患者都需要严格控制血糖。 严控血糖风险大 正所谓“有其利必有其弊”严格控制血糖的弊端就是低血糖风险增高,如果是轻度低血糖,只要适当进食即可很快恢复。 不会对机体产生严重影响;但若是严重低血糖如果没得到及时救治 则会给机体造成严重危害甚至危及生命。 血糖控制目标应当“两全其美” 严格控制血糖固然益处多多,但低血糖的风险也随之加大.而严重低血糖的危害甚至比高血糖更甚。因此,对血糖控制目标的制定,要兼顾利益与安全。 不同人群,标准有别 儿童糖尿病 由于儿童的饮食不可能很规律,日常活动量变化较大,缺乏对低血糖的自知力及应对能力。如果过于追求血糖达标,不仅容易发生低血糖,还可能因营养摄人不足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另外频发低血糖可影响日后孩子的智力。因此,应适当放宽儿童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标准。 老年糖尿病患者 与成年人相比,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风险较大,而且容易发生“无症状性低血糖”,患者可在没有明显低血糖先兆的情况陷人昏迷状态;另外,老年糖尿病患者易并发动脉硬化及心血管病变,一旦发生低血糖可诱发脑卒中和心肌梗死,非常危险。因此,老年患者的标准也比成年人相对宽松。 有严重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 对于有严重慢性并发症的患者,或血糖波动大、频发低血糖(如“脆性糖尿病”)的患者,或长期卧床点上活不能自理的糖尿病患者或者有晚期癌症的糖尿病患者,其血糖控制目标也应适当放宽。 年轻糖尿病患者 年轻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好,长期高血糖将对全身大小血管及神经造成损害,各种慢性并发症的出现只是早晚的问题。而通过严格控制血糖,可以显著减少慢性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年轻糖尿病患者应尽量血糖控制严格一些。 糖尿病孕妇 高血糖对孕妇及胎儿均可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对糖尿病孕妇的血糖一定要严格控制,使其尽可能维持在正常人的水平。 围手术期患者 高血糖状态一方面会增加手术的风险(例如诱发酮症酸中毒),降低机体免疫力;另一方面,高血糖也不利于伤口的愈合,因此,对围手术期患者的血糖控制也较为严格。 四种情况下的糖尿病患者 需放宽血糖控制参考标准 1、大于80岁的高龄糖尿病患者; 2、无论年龄大小,或者年龄较大病程较长,且经常出现低血糖者,可以适当放宽血控制标准,首先要以不发生低血糖为原则; 3、有限寿命者:如糖尿病合并恶性肿瘤,尤其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及预期生存期有限者; 4、病程很长且既往血糖不理想,但却无明显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者也可适当放宽。 因此,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不是千篇一律,而是要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确定。以一般控制目标为基础,个体化制订控制目标为原则。 有些情况下目标可以适当放宽,调整目标的关键原则是控制血糖的同时,减少低血糖的发生和避免血糖过度波动。 总之,良好的血糖控制应从制订合理的血糖控制目标开始。 责任编辑:糖小护